让小朋友成为设计师 儿童友好型社区越来越多

2021-05-18 08:41:49    来源:北京晚报    

秋千、蹦床和被糖果色点亮的陀螺玩具,孩子们在社区里就能“撒欢儿”游戏;抹台阶、开放绿地、增设儿童化标识,儿童车进入不再困难。北京的“适小”改造,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正在推进。记者探访北京多处社区公共空间发现,承载“童声笑语”的儿童友好社区已越来越多。

“童声笑语”空间开始遍布社区

5月14日下午,记者走进朝阳区双井街道一处小微公共空间“井点”,老远就听见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里有块新潮的“哈哈镜”,放学路过的孩子都要站在它面前照一照。喜爱热闹的孩子,对秋千、蹦床和陀螺玩具爱不释手。喜爱观察和安静的孩子,会瞪着眼睛记录自己“认领”的植物有没有再长高一些。

“这是百子湾路上最有人气的地方,孩子一放学就吵着要来。”一位接孩子的家长王女士说。“这里没改造前,因缺乏适老设施和儿童活动场地,是个老人孩子都不爱来的‘荒地’。”双井街道规划师韩亚楠告诉记者,场地改造后,原本死气沉沉的社区空间被激活了,“人流量整整提升了一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儿童。”

在朝阳区常营社区,一处名为“玫瑰童话花园”的公共空间也受到孩子们的青睐。设计团队负责人侯晓蕾说,“场地中有大量月季花材种植。因此,就地取材设计了可供周围居民,特别是儿童观赏游玩的玫瑰童话花园。”同时,玫瑰花池被设计成花瓣的形状,儿童游乐场地和社区小课堂相当于花叶,园路作为花径,构成一朵“不凋谢”的玫瑰花。

“儿童友好不是建一座滑梯或一个跷跷板,更要为儿童营造一个适合社交的空间。”侯晓蕾说,“玫瑰童话花园”没有一座滑梯,但是孩子们却喜欢围坐在社区小讲堂里说说笑笑,在“花叶”的跳格子场地中嬉戏,还总是能在游戏设施旁认识新朋友。

如今,在北京公共空间、小微空间改造的时候,儿童友好的概念正不断融入社区。小关街道惠新东街社区多了个“幸福甜甜圈”,南磨房南新园东小区添了一处动静分区、老幼皆宜的活力空间,西三旗背街小巷的儿童艺术街区正在规划设计中……

让小朋友来当“设计师”

如何能让公共空间满足孩子的期待、回应儿童的需求?清华同衡风景园林李金晨团队期在设计西三旗背街小巷的儿童艺术街区时,就首创了“需求AB卡”的形式来收集儿童的诉求。“目前我们已经举办了3次儿童参与活动。‘需求AB卡’就是将两种不同的需求,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在卡片上,再交给孩子进行选择。”

“孩子的选择经常会出乎我们的意料。”李金晨说,“我们发现,不同年龄层的孩子选择存在很大差异,10岁以上的孩子更倾向自然空间,而10岁以下的孩子则更喜欢设施丰富的空间。”所以在设计时,李金晨团队将不同年龄层的孩子需求都考虑了进来。像这样的“需求AB卡”,李金晨团队总共设计了十几套,它们帮助设计师进一步走进儿童的心理世界。

为了能够更好地倾听儿童的声音,双井社区的“井点”空间也创新了一套了解儿童需求的独门方法。在设计前,规划师团队邀请了8位志愿者小朋友参与了“一周生活日志研究”,他们将一周内每天的出行和活动记录下来,再反馈给规划师团队。在调研之后、方案设计之前,规划师团队再次组织了40人规模的社区工作坊,这回小朋友亲自充当设计师,使用规划师提供的设计模块来拼搭起他们的理想空间。

韩亚楠说,秋千、蹦床这些都是孩子们想要的,最后也都一一满足了他们的愿望。“我们很开心看到这个场所让孩子们的社交频率和时间都大大提升,这对儿童社区生活来说非常重要。”

收到建言献策上千条

韩亚楠表示,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的不友好主要体现在威胁儿童安全的危险要素过多,人车不分流、自行车道被挤占等因素让家长通常不放心儿童在户外独立活动,很多社区还缺乏儿童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导致儿童缺少足够的社交机会。李金晨认为,更贴儿童友好概念的城市还需要全民观念的转变,“提到儿童,我们通常只关心教育,而忽视了儿童的环境权利。”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儿童友好城市项目负责人邱红透露,今年下半年,北京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的编制即将启动。目前,北京市妇联委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进行前期的调研。

据介绍,本次调研还将访谈跟儿童发展相关的教育、健康行业从业者,全面了解目前儿童的健康状况、家长育儿压力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网络问卷调查活动中,全市有2.6万名儿童和家长积极参与,课题组收到建言献策上千条。

[责任编辑:h001]

资讯播报

联系我们:52 78 229 @qq.com

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zhongboxinwen.com 豫ICP备17019456号-13